一、背景說明
廚餘為家戶垃圾中水分主要來源,也是垃圾容易發臭的主要原因,而廚餘是可再利用的資源,以往「廚餘類」約佔垃圾成分的30%~40%,如可將廚餘與其他垃圾分離回收再利用,除有利資源永續利用外,免費回收廚餘也可以讓市民減少專用垃圾袋使用量,減輕民眾垃圾費負擔,對環境保護有正面幫助,達到「垃圾全分類,零廢棄」之目標。本市自民國92年12月26日起全面免費回收家戶廚餘,民眾於前端落實分類「堆肥廚餘」及「養豬廚餘」,由清潔隊於執行家戶垃圾收運工作時併入資源回收及廚餘回收作業,除可以降低環境污染,讓有機資源能充份回收利用,創造價值,不管是飼料化或堆肥化都是使有機資源得以循環再利用之途徑。
二、廚餘再利用處理
(一)臺北市家戶廚餘回收分類:
1.養豬廚餘
剩菜、剩飯或經煮熟後可供豬食用之菜葉、動物內臟、過期食品等。
2.堆肥廚餘
果皮籽、茶葉渣、咖啡渣、骨頭等較不適合餵飼豬食之廚餘。
(二)廚餘再利用管道
1.養豬廚餘
變賣予經農政單位核發畜牧登記證、領有水污染防治許可證及具有廚餘再利用檢核之合格養豬場作為飼料,採分(行政)區標售方式辦理。另依環境部公告之「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方式公告事項附表一」規定,以養豬方式進行再利用時,廚餘須採高溫蒸煮時應持續攪拌,並維持中心溫度於攝氏90℃以上,蒸煮至少1小時以上,始得餵食豬隻。
2.堆肥廚餘
經本局清潔隊線上收運集中後,送至本局三座焚化廠廚餘前處理設施脫水減量2/3,降低後續堆肥料源滲出水發生,避免污染地面及產生惡臭。另因破碎後變成小顆粒增加料源均質度,以達成後續堆肥腐熟發酵最佳環境。
經脫水後產製之固渣,部分委託領有「肥料登記證」之合格堆肥廠(場)、或合格有機廢棄物處理機構再利用處理,運用廠商現有之機具、設備、人力及市場銷售管道有效去化;部分則由本局三座焚化廠自行堆肥再利用,經由廠內發酵區進行8週熟化及翻堆作業後,產製堆肥成品則免費提供民眾及非營利機關團體申領。
三、固體土壤改良劑及液肥免費索取
本局各區清潔隊回收之堆肥廚餘分別由內湖廠、木柵廠及北投廠自行堆肥再利用產製固體土壤改良劑;北投廠高溫蒸煮後產製液肥,成品皆免費提供民眾領取,一般民眾若有需求,請逕洽環保局內湖垃圾焚化廠(27961833轉226)、木柵垃圾焚化廠(22300800轉615、312或313)、北投垃圾焚化廠(28360050轉461或468)免費索取。
四、田園城市有機肥料免費索取
臺北市民可於每季開放申請期間,將以新聞稿及臉書通知,並透過「田園銀行網路平台」線上申請,每季每人限領取1份,每份10公斤,滿額為止。
領取地點:詳參本局局網公告地點
申請及發放時間可密切關注臺北市環保局Facebook粉絲專頁或田園城市Facebook粉絲專頁。
五、結語
家戶廚餘回收可減少垃圾量,促進有機物質回歸大地,有利環保,而廚餘回收使垃圾不易發臭,更可改善家戶環境衛生,並減少垃圾費支出,一舉數得,本局為讓市民大眾了解廚餘回收的好處與分類回收方法,特增設「廚餘回收網站」提供相關資訊供市民查閱。家戶廚餘回收是本市繼垃圾費隨袋徵收後第二波環保革命,經本局妥善規劃後審慎推動,持續進行能源化再利用方式試驗及提煉生質酒精等,朝多元化去化方式有效再利用回收廚餘,並減低再利用成本,並加強宣導民眾廚餘分類觀念,以利民眾更能簡易便利分類養豬廚餘及堆肥廚餘,期盼市民大眾踴躍配合,使本市朝向永續發展的生態城市。